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中心新闻

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举办“中国老年人家庭代际关系变迁及公共卫生启示”研讨会

  2021年10月25日,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举办“中国老年人代际关系变迁及公共卫生启示:基于卫生服务需方调查的分析”研讨会。本研讨会由中心助理教授姚尧博士主讲,中心助理教授马晓晨博士主持。

 

   

  

  研讨会采取了先报告后讨论的形式。姚尧老师首先介绍了博士后合作导师曾毅教授及其合作者的一篇发表在《柳叶刀》题为“Survival, disability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physical and cognitive functioning among the oldest-old in China: a cohort study”的研究文章。文章指出在人口老化和老龄健康领域,目前国际上一种理论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老年人口在延长寿命的同时残障期也会缩短,被称为“胜利的胜利”(success of success);然而,另一种理论认为,老年人寿命延长同时使虚弱者存活,导致老年人群中残障比例增加,被称为“胜利的失败”(failure of success)。目前国际上对这两种理论的实证研究和争议较多,但尚无定论。

  针对这一重要议题,曾毅教授团队基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自1998年启动、已持续进行17年的“中国老龄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研究”(CLHLS)近两万名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008年高龄老人死亡率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吃饭、穿衣、洗澡、室内活动、自己去厕所和随后自我清洗)残障比例比1998年显著下降。但是,2008年高龄老人躯体活动能力测试(从坐在椅子上自己独立站起来、捡起地上的书、自转一圈)以及认知功能的残障比例比10年前显著增长。

  如何解释这些似乎相互矛盾的发现呢?曾毅教授团队认为,十几年来,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和医疗进步,使高龄老人健康状况某些方面有改善,加上帮助他们的日常生活辅助设施条件(如洗澡、厕所设施,冰箱、洗衣机普及等)有所改善,导致日常生活能力残障比例下降。但是,医疗条件与生活水平改善同时使健康较差的高龄老人存活率提高,不少按以前医疗和生活条件可能已死亡的高龄老人被“救”而活下来了,导致平均躯体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残障率增高,这将给社会长期照料和亿万家庭生活质量带来严峻挑战。基于实证分析以及相关的理论探讨,曾毅等在《柳叶刀》发表的论文认为,国际相关文献中广泛使用的“胜利的失败”概念用词太过悲观夸张,建议将它修正为更加客观准确的概念用词“胜利的成本(costs of success)”及其相对应的 “胜利的效益(benefit of success)”,并进行了相应的成本效益分析。其核心思想是:人类寿命提高(胜利)带来效益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成本,而成本不是以往不少国际文献所称的“失败(failure)”,因此没有必要为此而恐慌,但需要积极奋发应对,研究制订和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健康老龄化。

  

  随后,姚老师介绍了中心老龄健康与卫生政策研究团队使用CLHLS数据研究中国老年人代际关系变迁结果。研究发现,老年人健康状况日趋复杂化(死亡率和自理能力残障比下降,但体力功能与认知功能障碍呈不降反升趋势),随着老龄化和高龄化进程,失能失智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可能呈上升趋势。同时,老龄化进程伴随着少子化和家庭小型化,子女反哺、赡养老年人的传统家庭模式将呈弱化趋势;今后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与子女分住、甚至独居或者空巢老人。

  在姚尧老师完成对上述两项研究的介绍之后,张笑天博士后和程昊哲博士分别对于姚尧老师的研究进行了提问,并且得到了姚尧老师的耐心解答。随后,马晓晨老师、汪洋老师、徐进老师等各位老师也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以日本可能为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明天进行了一系列头脑风暴,并对于老年人口期望寿命问题和不同残障指标的界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撰稿:程晓冉、程昊哲

  审校:姚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