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由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办、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疫苗经济学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北京大学方海教授与复旦大学应晓华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高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以及默沙东、赛诺菲、康希诺等医药企业的百余位专家学者现场或线上参会,围绕我国疫苗经济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广泛研讨,为推动学科发展凝聚智慧与力量。

会议开幕式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应晓华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罗力教授首先致辞,对主办方给予复旦大学的信任与支持表示感谢,系统介绍了复旦大学在公共卫生教学与科研领域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最新的创新成果,表达了在疫苗经济学研究领域与全国各高校机构深化合作、携手推动学科进步的良好愿景。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吴立明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上海市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免疫规划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强调疫苗经济学在科学制定免疫接种策略中的关键作用,期待未来通过加强相关研究,为公共卫生政策提供更为精准的依据与支撑。作为主办方代表,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经济学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教授致辞,系统回顾了我国疫苗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北京大学近年来在该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方教授指出,2022年7月,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经济学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同期举办首届中国疫苗经济学研讨会,这标志着我国疫苗经济学研究正式步入体系化发展轨道。此后,第二届和第三届研讨会分别于2023年、2024年,相继在山东济南、陕西西安成功举办,为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筑牢根基。他表示,本届研讨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疫苗经济学研究向更高水平迈进。最后,研讨会共同主席、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应晓华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齐聚上海、出席会议表示诚挚欢迎,并介绍本次研讨会的议程安排,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成果丰硕。
上午主旨报告:聚焦疫苗经济学研究前沿
上午会议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马超研究员主持。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善联教授作首场主旨报告,题为《开展免疫经济学研究,推动全球大流行协定》,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角度出发,探讨疫苗经济学在推动全球卫生协定中的作用与发展路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余宏杰教授作题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疫苗免疫决策》的主旨报告,强调构建基于循证医学的免疫接种决策体系,对提高疫苗接种效率、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尹遵栋研究员作题为《疫苗相关经济学评价的思考》的主旨报告,系统梳理我国在疫苗经济学评价方面的实践经验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提升研究质量、增强政策相关性的建议。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磊教授作题为《性病及血源性传染病的防治与干预:基于卫生经济学评价的政策制定与实施》的主旨报告,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探讨疫苗在重大传染病防控中的成本效益,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龙倩副教授在《城乡非免疫规划疫苗零接种:差距何在?根源何来?》主旨报告中,从健康公平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城乡居民在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中的差异及其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下午主旨报告与圆桌讨论:多维视角深化应用探索
下午会议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蒋亚文副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徐小林副教授作题为《新生育政策背景下,性别和孩次对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影响》的主旨报告,结合人口政策调整背景,分析家庭结构因素对疫苗接种行为的影响机制。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田木副教授作题为《数学模型在疫苗接种措施效果评估中的应用》的主旨报告,系统介绍了数学建模在疫苗政策模拟与评估中的应用案例与方法创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管理处郑亚明副研究员接棒主持后续议程。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有教授作题为《中国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长效单克隆抗体卫生经济学评价现状》的主旨报告,介绍该类产品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与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侯志远副教授在《人工智能赋能疫苗信心监测》主旨报告中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疫苗信任度监测与风险预警中的创新应用。会议最后一场圆桌讨论由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疫苗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谢辉主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郑亚明副研究员、上海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黄卓英副主任医师、浙江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何寒青主任医师、中山大学蒋亚文副教授围绕“疫苗经济学在免疫规划政策制定中的应用”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从数据基础、模型评估、政策设计与实施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

会议总结:推动疫苗经济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会议最后,大会共同主席、北京大学方海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届研讨会为我国疫苗经济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科影响力与研究可见度。展望未来,方教授强调应着力推动数据质量提升与研究方法创新,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切实强化研究成果向政策转化的能力。他特别感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会议承办过程中的周到安排,并对默沙东、赛诺菲、康希诺等企业给予会议的大力支持致以诚挚谢意。方教授表示,期待疫苗经济学研究在推动全球疫苗接种、提升公共卫生治理水平方面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建设公平、高效、可持续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贡献力量。